“师傅,您说的气功和静坐有啥不一样?”说实话,早年我也懵过!今天,咱们就聊聊这其中的功夫门道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一、名不同,根子更不同:气功主“动”,静功主“定”
气功:练的就是这口“气”
以特定方法引导、强化、运转体内之气(真气、内气)。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。” 气功就是主动去“从之”、去“练之”。
关键手段:离不开“导引”与“吐纳”。
导引:通过肢体柔和运动(如太极拳慢练、八段锦)、意念想象(如“气沉丹田”、“气走周天”)来疏导气血,活络经脉。形意拳谱讲:“内劲之生,循环不已”,这循环靠的就是气。
吐纳:有意识地调控呼吸(如腹式呼吸、逆腹式呼吸、停闭呼吸),以呼吸带动内气,所谓“吸则提肛缩肾,呼则气沉丹田”,呼吸是点燃气机的火种。
练对了,常有温热感、流动感、充实感(如丹田发热、手足气感明显),这是气机活跃的征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静功:求的是“静”中得大定
让纷乱的心念停歇,达到精神的高度专注、澄澈和安宁。《道德经》讲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静功就是践行这“虚极静笃”的法门。
关键手段:核心在“止念”与“守一”。
止念:通过观息(专注呼吸出入)、观想(专注特定意象如明月)、数息等方法,像看住顽童一样看住杂念,逐渐令心猿意马平息。道家称为“拴心猿,锁意马”。
守一:将意识高度集中一处,如“意守丹田”或“守祖窍”(眉心),或干脆“守空”,不执着任何念头,万念归一,一归于无。如《坐忘论》强调的“心不动,名为坐;形不扰,名为忘”。
深入时,身心如静水无波,忘却身体存在(“坐忘”),时间感消失,内心清明、安定、祥和,是精神能量高度凝聚的状态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、练法大相径庭:一个要“运”,一个要“息”
气功练法:主动作为,调动气机
重在有法可依:动作有招式,呼吸有节律,意念有路径。如练“小周天”,需明确意想气从督脉上升、任脉下降的循环路径。
身体常有“动”(外动或内动):哪怕外形不动(站桩),内在也需用意念引导气感运行,所谓“外静内动”。
练习气功的目的非常明确:为通经络、养脏腑、增内劲服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静功练法:放下有为,归于寂静
核心是减法:放下控制呼吸、引导气血的念头,让一切自然发生。如《清静经》所言:“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” 追求的是无为而自化。
身体追求“静”:外则姿势安稳(坐、卧、站皆可),内则不再主动调动气机,让气自然归元。张三丰在《道要秘诀歌》中点明:“无念方为静,静中气自平”。
练习静功目的也很纯粹:净化意识,明心见性,回归本源清静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效果相辅相成,但根基有侧重
气功:强健身体效果更直接显著。长期练习,气血充盈,经络畅通,祛病强身,提升技击所需的内劲和耐力。是“练体”、“练气”的坚实法门。
静功:滋养心神效果更根本深远。能有效化解压力焦虑,提升专注力与觉知力,涵养心性,甚至启发智慧。是“练神”、“练性”的登天阶梯。
如同鸟之双翼!气功练得好,气血和顺,更容易入静;静功根基深,心神清明,练气时意念更专注、导引更精准。“静为躁君”,静功是气功的“定海神针”;而“气为力母”,气功又为深度入静提供充沛的能量基础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结论:
气功与静功,一阳一阴,一动一静,是内家功夫不可偏废的两条腿走路。气功练的是生命能量,静功修的是本然真心。弄明白区别,不为割裂,而是更懂得如何各取所长,动静相宜。练武修道几十年,我深知:只练气不修静,易浮躁;只求静不练气,易枯槁。唯有动静双修,性命同炼,方是身心康泰、功夫精进的长久之道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一鼎盈配资-炒股配资-证券配资最简单最准方法-10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